2025年饮料乳品行业分析:乳品深加工崛起正当时B端需求驱动+国产替代加速(附下载)

来源:bob棋牌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27 10:44:21

  乳品深加工品类众多,国内以奶酪、稀奶油、黄油等为主要形式。乳品深加工是指以生鲜乳或初级乳制品 (如脱脂乳粉、乳清)为原料,通过浓缩、分离、发酵、酶解、干燥等物理、化学或生物技术手段,生产具有特 定功能属性、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的产业环节。深加工品类包括奶酪类、蛋白类、奶油类、乳糖类等,国内主要以奶 酪、黄油、奶油、乳清蛋白等产品形式。其中,奶酪是通过凝乳酶、发酵剂等作用获取的凝乳块,其副产品是乳 清,可通过微滤 (MF) / 超滤、喷雾干燥等流程获取乳清蛋白。黄油则是稀奶油逐步提升脂肪含量到 80% 以上 后进行熟化/发酵等过程获取。

  国内奶源供需失衡,国内外奶价倒挂,是乳企加快乳品深加工布局的前提。过去,国内乳品需求主要以“喝 奶”为主,欧美在乳品深加工领域长期具有技术优势、规模优势、成本优势,深加工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,液 奶占到国内乳制品产量的 92.7%。目前,国内上游奶源充裕,而下游液奶需求相对疲软,奶源仍处于过剩阶段; 其次,国内主产省平均奶价已降至 3.04 元/kg,处于历史低位,国际奶价受主产奶国减产影响而提升,2025 年 6 月国内进口大包粉平均价格为 4320 美元/吨,折合为鲜奶价约为 3.88 元/kg,国内乳品深加工已具备成本优势。

  深加工产品附加值高,国内低奶价优势平抑国际高奶价影响。乳品深加工本质是将牛奶中的营养之精华, 营养价值、风味价值更高,黄油、奶酪等产品相比生鲜乳拉升产品价值。2025 年 7 月进口大包粉、黄油、干酪 的平均价格分别为 4320 美元/吨、8253 美元/吨、5609 美元/吨,折合为生鲜乳价格分别为 3.88 元/kg、2. 82 元 /kg、4.03 元/kg,若考虑黄油、奶酪生产中的副产品,折合生鲜乳价格将分别达到 4.82 元/kg、4.58 元/kg,原制 黄油、奶酪相比生鲜乳亦具备价值增值。利用国内低奶价生产深加工产品,国内深加工企业有望具备更强的成 本优势,提升产品性价比。

  加工产品产出率较低,且拉长乳品保质期,原料国产化替代将有效缓解奶源过剩,相比进口提升产品新鲜 度。乳品深加工过程中通常脱去生鲜乳中的水分,实际产出率较低,通常全脂大包粉为 8:1,奶酪为 10:1, 黄油为 20:1,这也是深加工附加值提升的重要来源之一。其次,深加工产品通过脱水、发酵等流程保质期普遍 拉长。深加工乳制品原料国产化替代,其低产出率也有助于缓解国内奶源过剩,比如 10 万吨深加工产品原料完 成国产化替代,便可以消化国内 80-100 吨左右的奶源。此外,国产原料替代也将有利于提升深加工产品新鲜度, 从新西兰或欧洲进口产品海运时间超过 1 个月,鲜奶酪等产品在国内难以销售。

  目前,国内乳品深加工产业相较欧美仍有差距,究其原因欧美作为原产地先发优势显著、技术积累深厚, 国内深加工起步较晚,从产品的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原料质量、工艺技术、环境管理等方面看,国产品质有较多进 步空间,且有望逐步发挥国产性价比优势。原料质量优质产区规模化养殖原奶稳定性显著提升,发酵、熟化、 存储等过程环境指标管理通过生产经验的积累而一直在优化,但短期凝乳酶、发酵剂等微生物和关键生产设备进 口依赖性相比来说较高。 规模化养殖提升原奶品质稳定性,优质产区乳蛋白、乳脂肪等指标相对优异,为深加工品质筑基。2024 年 全国存栏 100 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 78%,规模牧场 99%以上配备全混合日粮搅拌车,原料奶生产 100% 实现机械化挤奶,原奶质量稳步提升。头部牧业集团持续扩大市占率,根据荷斯坦杂志,2024 年 Top40 牧业集 团原奶产量达到 1850.2 万吨,占全国牛奶产量的 45.4%。此外随着规模化程度提升,头部牧业集团持续提升养 殖技术,保证原奶稳定性和品质提升,根据《中国奶业质量报告(2024)》,全国抽检生鲜乳中乳脂肪含量平均 值 3.91g/100g,乳蛋白平均值 3.28g/100g,体细胞数平均值符合欧盟限量标准。

  关键辅料和生产设备仍依赖进口,将是未来国产重要突破方向。凝乳酶、发酵剂是奶酪形态和风味的重要 决定因素,国内在相关微生物菌种储备上还不够丰富,尤其国产凝乳酶商业化程度较差,需要进口用于商业化 生产。国产生产设备在处理原料精度、稳定性方面弱于进口,比如乳脂分离、搅拌、压炼等环节与进口设备有 一定差距。因此,头部乳企一般会用进口设备和凝乳酶减小与进口产品的差距,并加快研究国产技术的创新, 缩小与进口差距,比如蒙牛“乳脂肪深加工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”项目在提升奶油稳定性、提升脂肪球膜蛋白 回收率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。

  2024 年预计奶酪、稀奶油、黄业规模合计突破 350 亿,其中 B 端预计超 260 亿。本文根据欧睿数据测 算,2024 年国内奶酪、黄业市场规模(出厂价口径)分别为 153 亿元、52 亿元,其中 B 端规模(出厂价口 径)预计分别为 91.6 亿元、38.8 亿元。根据观研天下,2023 年国内动物稀奶油市场规模 140 亿元,考虑到绝大 部分需求来自 B 端,若以 B 端占比 90%估算规模为 126 亿元,而行业 2024 年仍在快速增长期。因此,我们估 计 2024 年国内奶酪、稀奶油、黄油市场合计规模预计突破 350 亿元,其中 B 端规模预计突破 260 亿元。

  乳品深加工产品高度依赖进口,国外品牌占据主要份额。奶酪、稀奶油、黄油三大品类中,仅奶酪零售端 国产品牌份额逐渐占据优势(妙可+伊利 CR2 为 46.2%),稀奶油、黄油领域以立高、妙可蓝多等品牌正在起势, 但是原制奶酪、无水黄油等原料高度依赖进口,整体进口依赖性很高,在国内低奶价背景下仍持续进口高价产 品。 品牌国产化,产品性价比、供应链能力、消费者服务制胜。除了国产品牌在价格这一块的优势,立足于本地 的供应链和服务能力将是提升份额的重要驱动力。供应链方面,从“喝奶”到“吃奶”进程中,国内乳企已经建 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,渠道覆盖面广、下沉程度深、冷链运输能力强,即使是乳品深加工产品通过原料国产化 保证更好的新鲜度。服务能力方面,头部乳企逐渐建立数字化营销体系,国内消费者洞察能力强,且具备大量 销售人员和研发技术人员能更好地服务客户和更快响应需求。

  原料国产化即将崛起,在建或新投产深加工产能预计超过 70 万吨。国内奶源过剩和海外乳品价格持续上涨,为 国内乳品深加工产业崛起提供有利条件,国内乳品普遍开始布局国内产能,伊利、妙可蓝多(含蒙牛奶酪)、君 乐宝、飞鹤等头部企业均加快相关产能建设,在 2025-2026 年陆续进入投产阶段。我们预计目前全国乳品深加 工建设规划产能超过 70 万吨,若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 30%、50%、70%,假设以 8 倍折算为生鲜乳,将分别消 化生鲜乳产能 168 万吨、280 万吨、392 万吨。此外,仍有较多产能建设仍在规划阶段,比如立高与飞鹤合资公 司。我们大家都认为,未来随着深加工项目陆续投产使用,将有效化解国内奶源过剩压力,中长期支撑乳制品需求。

  奶酪营养丰富健康属性强,国内人均消费量较欧美日韩差距较大,奶酪行业仍在起步阶段。奶酪制作的步骤 将蛋白质、钙、磷、维生素、其他矿物质浓缩,蛋白质、钙的含量比原奶高近 8 倍,且发酵过程中将蛋白质分 解更易于消化,排除乳清减少乳糖含量更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食用,奶酪有望成为广受欢迎的重要营养品。奶 酪作为舶来品,在国内发展时间短仍处在起步阶段,根据乳业在线 年国内人群奶酪消费量为 0.28kg/人, 而根据中国奶业统计资料,2023 年日本、韩国、欧盟、美国、新西兰、巴西人均奶酪消费量分别为 2.4kg/人、 3.7kg/人、20.5kg/人、18.0kg/人、7.7kg/人、3.7kg/人,无论是奶酪原产国的欧美市场,还是西式饮食发展带动的 日韩,中国人均奶酪消费量差距较大,国内奶酪市场培育空间仍较大。

  C 端奶酪受消费环境及新国标影响而收缩,B 端增长势头较强,奶酪市场规模预计超 150 亿。国内奶酪市 场销售经营渠道主要以 B 端为主,根据欧睿和弗若斯特沙利文,餐饮端销售量占比达到 70%,维持中高个位数增长, 2024 年销售量 17.65 万吨。C 端奶酪棒受经济周期以及新国标等影响,落后厂家逐渐退出,新推出的成人奶酪 产品渗透率较低,销售量相比 2022 年回落,2024 年零售端销售量为 7.13 万吨。从销售规模看,根据欧睿数据 奶酪零售端出厂口径市场规模约 61.65 亿元。考虑到餐饮端产品再加工程度低、价格相对便宜,厂家或经销商直 接服务餐饮端,中间链条短、费用率低,毛利率相对 C 端产品低,若以 C 端吨价 60%预测,我们预计餐饮 B 端 市场规模约 91.6 亿元。(假设依据:根据下文,进口黄油同款产品 B 端折价率 60%)。

  国内以再制奶酪为主,其原料原制奶酪严重依赖进口,原制奶酪自给率仅为 14%。国内奶酪产品主要消费 再制奶酪,其以干酪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, 以 2023 年起实施的新国标要求原制奶酪占比要超过 50%。根据欧睿国际数据, 2024 年零售端再制奶酪销售量及销售额占比分别为 96%、90%;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,国内再制奶酪和原制奶 酪的消费比例为 8:2,而日韩该比例接近 5:5。国内原制奶酪严重依赖进口,2024 年国内原制奶酪产量仅 2. 8 万吨,而进口奶酪体量达到 17.26 万吨(预计进口奶酪全部为原制奶酪)。2024 年国内自给率为 14%,仍处于较 低水平,国产化替代空间较大。

  C 端国产品牌实现领跑,CR5 超过 70%。C 端奶酪主要是针对儿童零食类的奶酪棒,根据尼尔森数据,2023 年奶酪棒可以占到零售端 75%以上。随着奶酪棒市场消费增长疲软,在外资品牌 Kiri 以“甜心小酪”系列打入 成人奶酪领域,奶酪品牌加快成人赛道布局。目前,C 端市场集中度较高,品牌格局逐渐形成,根据欧睿国际, 2024 年零售端 CR5 达到 70.4%。其中,国产品牌妙可蓝多、伊利以 33.3%、12.9%的市场占有率成为行业前两名, 百吉福奶酪棒遇冷使得西诺迪斯份额持续收缩至 10.3%,Bel 集团凭借 Kiri 表现亮眼持续实现双位数增长市场 份额提升至 9.8%。其他国产品牌方面,奶酪博士差异化布局中高端奶酪,连续 4 年中高端奶酪销售第一,同时 也是《儿童干酪和儿童再制干酪》团体标准制定者。

  奶酪 B 端外资先发优势明显,国资品牌加大战略布局,将是未来重要突破方向。B 端奶酪主要场景是西餐、 烘焙、咖啡、茶饮等西式饮食场景,外资品牌先发优势明显,比如 2024 年奶酪进口量中新西兰占比 60% 左右, 其中恒天然是主要厂家,而在国内零售端恒天然市场占有率仅为 4%,安佳品牌为代表的奶酪产品在 B 端影响力 极强;贝勒、西诺迪斯、卡夫亨氏、兰特黎斯亦有较多针对 B 端市场的产品。国内品牌来看,妙可蓝多并入蒙 牛奶酪,妙可蓝多+爱氏晨曦双品牌发力 B 端,2024 年餐饮工业收入 13.13 亿元;伊利在 B 端奶酪市场占有率预 计亦在 10 亿级别。 国产品牌加快布局原制奶酪生产,原料国产化势在必行。国产奶酪生产企业长期依赖原制奶酪进口,国产 原制奶酪生产慢慢的开始加快布局,妙可蓝多、伊利、奶酪博士、乐芙娜、塞尚乳业等乳制品企业启动原制奶酪 生产线。例如,妙可蓝多依靠吉林工厂生产原制奶酪,自 2022 年该工厂原制奶酪产能提升 200%,2024 年推出 国产马斯卡彭奶酪,公司吉林原制奶酪加工建设项目、长春特色乳品综合加工基地项目预计将于 2026 年投产, 预计分别具备 2 万吨、6 万吨以上原制奶酪生产能力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奶酪智造标杆基地三期投产,主要生 产原制奶酪。